1938年11月19日,竺可桢校长在浙江大学西迁途中的广西宜山召开校务会议,决定以“求是”为浙江大学校训,并请著名学者马一浮为浙江大学写校歌歌词,歌词全文如下: 大不自多,海纳江河。惟学无际,际于天地。形上谓道兮,形下谓器。礼主别异兮,乐主和同。知其不二兮,尔听斯聪。 国有成均,在浙之滨。昔言求是,实启尔求真。习坎示教,始见经纶。无曰已是,无曰遂真。靡革匪因,靡故匪新。何以新之,开物前民。嗟尔髦士,尚其有闻。念哉典学,思睿观通。有文有质,有农有工。兼总条贯,知至知终。成章乃达,若金之在熔。尚亨于野,无吝于宗。树我邦国,天下来同。 在这个歌词中,马一浮用到了很多文言和典故,比如,自,是动词,自多,自以为很多;惟是语气词,起强调作用;成均,国立大学;习坎,水;靡,没有一个;匪,不是;因,因袭,在过去的基础上之意;新之,使之新;新,革新、改造之意;开物,指开发万物;前,是使…前,因此,前民,是改变人民生活水平的意思;嗟尔,赞叹词;髦士,博学多才之士;文,优雅的外表;质,实在的内容;贯,贯通,深入了解;成章,完整的文章;尚,上;亨,个人的成功;野,与朝相对,指地方和乡下;无吝,不吝惜;宗,小宗派;同,认同。 大致说来,浙大校歌的歌词一开始先是解释“大学”的含义,将大学拆分为“大”和“学”两个字来分别解释,其中,“大学”之“大”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大”,而不是自以为自己已经很有学问的自大的大;而“学”是指“学问”,学问几乎是无穷尽的,因为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学问。然后,进一步列举了几个例子来说明学问之大之多,而这些学问都是事物的不同侧面,从其根本上来说,都是一致的,在大学里,这些学问学生都可以接触到,多听多看,就可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和智慧。 浙江大学作为一所国立大学,从创校之始,就希望培养有求真务实作风的人才,以改变国家和社会的命运。这样的人才不仅要博学多识,还能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还能够将个人的发展与民众的利益联系在一起,而不是专注于个人的、小团体的私利,只有这样,才能建设好我们的国家,赢得全世界人们的认同。 因此,如果要一一对应地翻译校歌的歌词,可以大致翻译如下: 大不自多 海纳江河:大学之“大”,并不是自以为自己已经很有学问的自大的“大”,而是像大海一样,虽然已经很大,但是仍然能够容纳来自千万条江河之水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大”。 惟学无际 际于天地:因为学问实在是非常之多,而且无穷无尽,世间万事万物,到处都是学问。 形上谓道兮 形下谓器:有研究事物根本原理的形而上的学问,也有注重实际、研究实用技术的形而下的学问。 礼主别异兮 乐主和同:有分析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和不同的学问,也有分析人与人之间的相同之处和如何和谐共处的学问。 知其不二兮 尔听斯聪:这些学问从根本上来说,都是一样的,你在大学里都有机会接触到,多去听听,你就会变得更聪明、更智慧。 国有成均 在浙之滨:浙江大学不仅是一所“大学”,而且是一所“国立大学”,位于浙江省离海不远的杭州市。 昔言求是 实启尔求真:过去学校的名字叫求是书院,以求是为名,目的是希望大家都能求真务实。 习坎示教 始见经纶:就是希望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像水所启发和教导我们的那样,踏踏实实,不自满自大,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开始了解了做人的根本道理。 无曰己是 无曰遂真:也是希望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会总是说“过去就是这个样子”,或是说“这就是真理了”。 靡革匪因 靡故匪新:因为,我们要知道,没有一个革新不是在过去的基础上进行的,也没有任何一个过去的事物,不存在可以改进的地方。 何以新之 开物前民:怎么样才能让社会得以改进和革新呢?就是应该开发利用世间的万物,从而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嗟尔髦士 尚其有闻: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成为特别博学多才的人,这样的人,你们可能也曾经听说过的。 念哉典学 思睿观通:他们不仅阅读过去的典籍,想得很明白,看问题也很全面; 有文有质 有农有工:不仅形象气质好,还有实在的学问;不仅了解抽象的基本原理,还掌握像农和工这样的实用的知识。 兼总条贯 知至知终:而且,他们知道,涉猎广泛不是最终的目的,因此他们不仅知识面广,而且在某个领域有深入的研究,能将博与专很好地结合起来,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 成章乃达 若金之在熔:只有这样,才能像矿石经过熔炼产生金子一样,在经过大学教育之后,变成一个比较全面的人才。 尚亨于野 无吝于宗:而且还应该与民众的利益联系在一起来求得人生的成功,而不是专注于个人的、小宗派的私利。 树我邦国 天下来同:只有这样,才能建设好我们的国家,赢得全世界人们的认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