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材浪费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很快,每年几乎都以9%的速度递增,同时各种资源也消耗很大,木材便是其中之一。众所周知,我国木材资源极为匮乏,每年需要进口大量木材弥补供求之间的巨大缺口。然而,就在木材资源捉襟见肘的境遇下,我们日常生活中却充斥着大量浪费木材资源的现象,比如木材包装包括纸质包装在内,浪费之大令人吃惊!
人们最为反感的木材包装,当属一年一度的月饼盒“大战”。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每年用于月饼盒包装费用就达25亿元之多,月饼盒包装费用竟占到月饼生产总成本的1/3以上。从木材资源浪费方面着眼,结果更是令人吃惊,我国每年垃圾总量为60多亿吨,其中废纸约占3%,为2亿吨左右,被抛弃的月饼盒姑且仅按废纸比例的千分之一计算也有20万吨,1吨废纸相当于4立方米木材,20万吨月饼盒就是80万立方米木材,如果将这些木材竖起来,那就是浩如烟海的一片森林!
除月饼盒以外,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纸质包装比比皆是,比如各种烟盒、酒盒、帽盒、鞋盒、牙膏盒、衬衫盒、食品盒和礼品盒等,最令人痛心的是,这些质地精良和外观华美的纸质包装的绝大部分命运都是相同的,那就是被抛弃,这对于一个经济正处于发展中木材资源又特别匮乏的国家来说,是多么大的浪费啊!
那么对于木材包装问题,发达国家又是如何解决的呢?在德国、荷兰、意大利和西班牙等欧洲发达国家,他们将木材包装专门作为一类废物来回收,其中多数国家回收后,重新回炉化为纸浆。荷兰等国家在回收后,经严格消毒加工处理,60%以上的非食品包装又重复使用。美国对于木材包装的生产和使用是有严格规定的,凡是使用木材包装的商品,一律向批发商收取包装处理费;凡是包装体积超过商品体积的,属于欺诈行为;包装费用不得超过商品价格。对照发达国家的这些做法,联想我国一些木材包装越来越张扬和越来越豪华的倾向,我们急盼有关部门制定措施加强管理:一是从源头抓起,使商品的本身内容与包装的外在形式成为一个恰如其分的结合体,而不是大而无当和华而不实的宣传物;二是从回收入手,做到专门分类回收加以利用。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条件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先从这两个方面做起应该是可行的。
中国年造纸消耗木材1000万立方米,进口木浆130多万吨,进口纸张400多万吨。纸张的大量消费不仅造成森林毁坏,而且因生产纸浆排污水使江河湖泊受到严重污染,造纸行业所造成的污染占中国整个水域污染的30%以上
用肥存在浪费
我国肥料使用存在浪费现象,平均利用率不到30%,远低于发达国家55%的水平。
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土壤肥料技术处处长高祥照介绍,我国耕地面积约占全世界的9%,一年平均肥料使用量约为5000万吨(折合纯肥量),约占全世界肥料消耗量的35%,这表明我国肥料使用仍处于高消耗、低利用阶段。总体上看,我国平均肥料利用率还不到30%,不同区域的利用效率存在较大差别,尤其在东部沿海地区出现过量施肥现象,不仅导致肥料资源浪费,也带来严重的耕地污染隐患。
由于我国农民知识水平较低、农业科技不发达,我国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肥料使用中的浪费现象。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内,我国将通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测量、调整土地营养成分,改善肥料使用结构,推广使用高浓度复合专用肥,逐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土地的生产力。
中国 触目惊心的浪费现象
中国的各个城市充斥着残羹剩菜,造成这种油腻腻、醉醺醺结果的是一个由来已久的传统,即好客的主人所点的菜应该让客人吃不完。
根据中国的传统,饭后杯盘一空并不意味着食物可口,而是令主人“颜面”尽失,因为主人显然没有让客人吃好吃饱。随着城市居民收入的增加,上馆子吃饭成了家常便饭,浪费问题也随之严重到了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仅上海一个城市,每天就有1200吨剩菜剩饭。这促使市ZF、一些著名的餐馆和国有报刊发起了一场反对点菜过多的运动。
反过来想,中国有了可供浪费的粮食这一点令人钦佩。今天的GCD领导人最终带领中国告别了几个世纪以来的饥荒和食品匮乏。几乎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他们取得的最大成绩。就连年轻人都难以忘却中国实行粮食配给的那些日子。20年前,11月份的第一周意味着满载大白菜的卡车进入北京。家家户户购买大量的大白菜,以便吃上整个冬天。那些手头富裕的会买上1000磅。没有什么钱的整天就吃玉米窝头就腌萝卜。买来的大白菜都裹在报纸里,堆放在门外或者楼道里。随着冬天逐渐过去,白菜开始干枯、变黄,甚至腐烂,能吃的只有越来越小的一个心儿。
市场改革使北京一年到头都吃得上新鲜水果和蔬菜。随着忙碌的城市人对在家做饭逐渐失去兴趣,私人餐馆变得火爆起来,而在近30年以前,私人开餐馆是非法的。几乎所有的业务谈判都是在丰盛的餐桌前进行的。
中等干部的一顿盛宴过后,满桌子都是虾壳、红辣椒、鱼骨、猪肋骨,旁边还有喝了一半的甲鱼汤,结果是一大堆剩菜剩饭。收集猪泔水的人随处可见,他们把浪费的食物倒进三轮车后面散发着恶臭的黑桶里。不过一些大城市,如上海,已经开始禁止用这些油腻、带有酒精的垃圾喂猪。
中国历史最悠久的烤鸭店——全聚德烤鸭店如今宣传“绿色消费”,有一句口号是:“减少浪费,减少花销。”全聚德上海分店的一名副总经理何平(音译)说,他们的餐馆对每天扔掉1000多公斤吃剩的饭菜“深恶痛绝”。他现在向那些吃光所有点购食物的顾客发放打折券。他说:“我们在和延续了几百年的一种观念作斗争,我们会尽最大努力。”
在北京一家深受欢迎的、名为金山城的餐馆当领班的杨小姐说,她和她的同事对浪费食物很反感。她说:“来自西方的外国顾客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好,他们只点自己吃得完的东西。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
水的浪费
许多人在浪费水的时候,却没有想到还有许多人连口干净水都喝不上;许多人在浪费电的时候,却没有想到还有很多的地方在夜晚都没有可以用来照明的灯。浪费是一种不考虑他人的表现。如果你的大脑中现在稿件两个图案,第一个是一个人在用完水后忘记了关水龙头,让水尽情的向外流,第二个是一个人在沙漠中已经干渴至极,快要死掉了.在这时,我们一定会感慨:就算是把第一个人浪费掉的水哪怕是取一点点给第二个人也好啊.
我们在很多时候就不经意间做了第一个人所做的事,我们也许根本就感觉不到,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如果我们形成了一种习惯,一种不良的习惯,那么我们是在不经意见就做出了错事了.然而,在现在的社会,有很多人就是在不经意间浪费了很多东西,这并不是说他们有意去浪费,而是在这个社会中,大家都去浪费,成了习惯,也就不觉得了.
究其根本,就是现在的整个社会都没有一个节约的意识.虽然在口头上说我们不应该浪费,要以节约为荣.但是我们早已麻木了这些话,听起来已是只经耳朵不经大脑,起不到对我们的提醒与警示作用了.社会的风气就是这样的.而且有很多人以浪费为荣以节约为耻.他们或许总是以为自己赚到的钱就是糟蹋光也值了也比捐献给别人强,或者他们以为,浪费是阔气的表现......实际真的是这样吗?不是,这是他们自己心理的扭曲!真正的有道德的富翁是节约的.
不算一算,就不知道浪费有多厉害.如果一个人一天浪费一升水,全世界一年就会有22亿吨的水会被白白浪费掉,如果一个人一顿饭有50克粮食被浪费,全世界只有1/3的人这样浪费的话,一天就有近30万吨的粮食被毁掉.一个人一天浪费一张纸,按200张纸为1厘米的厚度计算,全球一年浪费的纸一张一张叠起来,就有六千多个珠穆朗玛峰之和!!!这样持续7年,我们所浪费的纸一张一张叠起来可以从地球到月球.
这仅仅是举了几个例子而已.我们现在最重要的并不是如何寻找新的资源,总是把希望寄托在新资源,新能源上,最重要的是如何更好的利用现有的资源.毕竟现有的才是真实的.
包装浪费严重 过度包装不是变美是变味
“包装”,一个主要用于保护和保鲜商品,并增加商品外部美观的,流通环节中最后一道“服务”,如今真是“天马行空”。180克燕窝缠着丝绸,躺在镶着24K镀金的“双龙戏珠”的精致木盒中;五六块月饼被“供奉”在硕大的皮制包装盒内,还有名表、美酒和上好茶当“三陪”;等等这些极撑“面子”的包装,在过去的几年中已经见怪不怪了。
然而,日前有关部门统计显示,仅是北京市每年产生的近300万吨垃圾中,各种商品的包装物就约有83万吨,其中60万吨为可减少的过度包装物。而在全国每年的城市固体废物中,包装物占到了30%。全国每年平均生产衬衫12亿件,包装盒用纸量就达24万吨,相当于砍掉了168万棵碗口粗的树。每生产1000万个纸盒月饼,包装耗材就需砍伐上百万棵直径在10厘米以上的树木。如此看来,那些“见怪不怪”的过度包装已经对我们的环境保护构成威胁,更造成了资源的严重浪费。它与我们建设节约型社会格格不入。 “月饼”下的浪费
当前部分行业、部分商品出现过度包装,其中月饼、保健品、茶叶、化妆品等属于“重灾区”。以月饼市场为例,据上海市糖制食品工业专业协会调查,2004年申城月饼总产量1.4万吨,产值超过12亿元,月饼包装存在四方面问题:
月饼包装材质名贵。月饼是传统食品,即使作为礼品,其主体也应该是食品而非包装。但个别月饼包装价值超过月饼,有的月饼包装材料选用红木、水晶等名贵材料,大大超过月饼本身的价值,造成包装过度和浪费。
月饼包装普遍变大。有些月饼包装过于豪华且多重包装。如月饼先放入塑料衬托,塑封保鲜后装入月饼盒,盒内还有填充材料,再用大箱运输,最后零售时还要配备拎袋,前前后后共有五六层,消耗了较多原材料,不符合环保要求。近年来上海地区的月饼包装受到社会攀比风气的影响,月饼越做越小,包装越做越大,而精美包装大多被丢弃,带来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月饼伴侣喧宾夺主。月饼是我国中秋节庆的传统食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月饼向礼品化方向发展也是理所当然、无可厚非的。但是在高附加值的驱动下,月饼的伴侣越来越多,“搭配风”越刮越盛。名酒、洋烟、高档茶叶、高档茶具、名贵人参、银质刀叉等食品和物品,使月饼这种中秋佳节传统食品的属性被异化。
盒装月饼价格逐年攀升。豪华过度的月饼包装,五花八门的月饼伴侣,带来了高得离谱的月饼价格。据上海市糖制食品工业专业协会统计,近年来上海市场月饼礼盒的最高价2002年仅为588元/盒,2003年为688元/盒,2004年达到1888元/盒。
而2003年中秋节,国内更曾有标价31万元的“中秋月饼加住房”;2004年中秋节曾有卖价18万元、内含一件纯金金佛的月饼礼盒。此外,内有高档洋酒、高档茶叶以及镀金刀叉等物品的高档月饼礼盒比比皆是。 适度包装 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一方面,既要限制‘过度包装’;另一方面,又要反对因陋就简。”上海市包装技术协会秘书长庄英杰表示,当前社会上反响强烈的过度包装,主要涉及保健品包装、食品包装和日用化妆品包装。而从整体情况来看,许多商品的包装还远远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一等产品、二等包装、三等价格”时常可见,尤其是食品领域还存在大量“简装”,甚至“裸装”现象,形成食品安全隐患。
包装具有保护商品、方便消费、保障安全的功能,同时也是促进销售、增加产品附加值的有效手段。以饼干为例,广东饼干曾经以高档铁盒、片装、卷装等多种包装形式打开上海市场,而那时上海本地产饼干尽管质量不错,但包装形式单一且以散装为主,因此申城饼干市场一度被广东饼干所占领。
专家指出,过度包装是一种功能与价值过剩的包装,耗用过多材料、体积过大、用料高档、装饰奢华,超出了包装保护商品、美化商品的功能要求,装饰功能过剩,在包装性质上有夸大和欺诈之嫌。
因此,当前应大力提倡适度包装。庄英杰表示,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研究商品包装的机构,过度包装的科学界定标准亟待制订和完善。“如果不区别对象‘一刀切’,容易忽视包装保护商品的功能,忽视包装在国内外市场营销中体现价值的需要和满足提升了的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
专家建议,区别不同重点行业试行制订包装“过度”的标准;根据不同销售对象和用途,采取精装、简装等不同类型的包装;坚决抵制欺骗性包装,并给予必要的惩罚。同时,从包装设计源头抓起,减少包装材料使用量,鼓励采用可循环、可回收的环保材料。有些瓶罐类包装产品,如洗手液用完之后,应该鼓励消费者购买简易包装、替换包装的液体倒入重复使用,减少包装废弃物。 建立制度 拿起“尺子”举起“鞭子”
近年来有关豪华月饼包装的话题,已经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广大消费者对月饼等商品过度包装和异化现象提出质疑和批评。
在上海,由市糖制食品工业专业协会会同市包装技术协会、市烹饪协会、市食品协会、旅游行业协会饭店分会,共同研究解决过度包装的方法。通过对上海月饼市场产量、产值占75%以上的主要生产企业调查,经过四次专题讨论和五次修改,制订出行业自律的“上海市月饼适度包装暂行办法”,目前已在全市范围内实施。
这一办法对月饼适度包装作出了具体说明,即包装材料适宜、保护功能得当、盒装月饼纯化、体积容积适量、包装成本构成合理、标识标签准确等六方面。上海市糖制食品工业专业协会副秘书长冯富生说,其中,实质性的规定有4条,分别是:不用木材作包装材料,更不用红木、水晶等名贵高价材料制作月饼盒;月饼盒内不放其它商品,纯化月饼市场;月饼体积在月饼盒总容积中所占的比重应大于20%;月饼包装总成本不高于盒装月饼零售价格的20%。
“解决过度包装、月饼瘦身规定的关键是要有可操作性,否则就有可能白费劲!” 冯富生表示,上海制订出台的“适度包装办法”充分考虑了可操作性这一因素。例如,规定月饼包装总成本不高于盒装月饼零售价格的20%,原先曾有人提出设定包装成本与月饼成本的比例限制。“月饼的生产成本涉及原料、人工、广告等诸多费用,比较难以测算,而盒装月饼的零售价格则是一目了然的。”
目前“适度包装办法”已在上海各月饼生产企业实行,预计今年中秋申城豪华月饼将大大减少。“我们担心的是,现在这一办法只是上海生产企业的自律行为,外地品牌在申城月饼市场中占据相当份额,但不需要受这一办法的限制。因此,月饼的过度包装现象可能无法由此而彻底消除,另一方面,部分生产企业或许会抱怨面临不对等竞争。”一位食品协会负责人说。
日前,国家发改委等4部委已联合下发公告,对月饼价格、质量、包装及搭售等有关事项做出规定,公告中明确规定月饼销售不得搭售其他商品。公告指出,经营者生产销售月饼,不得以任何形式搭售其他商品,也不得将月饼同其他产品混合包装、销售。在月饼包装中,搭售物品的市场价格如果明显超过月饼自身价格,专用名称就不应该标示为月饼,违反此规定,有关部门可依法处罚。 此外,经营者应当使用无毒、无害、易于降解或者便于回收的材料对月饼进行包装,减少包装材料的过度使用。
专家指出,过度包装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更是不成熟的市场经济的产物。传统食品功能异化,甚至成为行贿、炫耀的载体,很大程度是非正常的消费心理和不正当的竞争行为造成的。因此,如果不从体制机制上彻底加以防范和治理,很可能出现“按下葫芦浮起瓢”的现象。如对月饼包装加强限制之后,茶叶的礼品化倾向越来越明显。
一些生产厂家对记者表示,区域性、行业性的自律“办法”“规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是否有效尚待检验。包装作为企业的市场行为,如果用行政命令强加限制效果不一定理想,相反,如果采用经济手段调节则会更加灵活、实用。譬如,征收消费税、对包装废弃物的处理实行生产企业责任制等,用经济杠杆引导企业进行成本测算,从而做出合理的选择。
“包装本身并没有错,关键在于过度包装会消耗过多资源,而且废弃物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治理过度包装,需要将经济杠杆、行业自律、消费教育以及制订相关标准规章结合起来,使用‘组合拳’!”上海市政协委员唐恩余如是说。
中国消费者协会服务监督部副主任任静说,消费者需要的是产品本身,而不是只有一次性的使用价值的包装。消费者应该树立绿色包装的意识,对过度包装说“不”。
[ 本帖最后由 落魄狭 于 2008-12-21 20:24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