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仙来居伴奏网

 找回用户名密码
 註@冊
查看: 418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典交响乐基本知识 ! [复制链接]

Rank: 3Rank: 3

UID
66779
帖子
379
主题
17
金币
445
激情
14
积分
483
注册时间
2005-3-10
最后登录
2023-4-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6-5-24 20:47:0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随着一声『玉皇大帝到』,从天上掉下一滴甘露正好落在你的嘴唇上!
你在恍惚中看见了2两黄金。

古典交响乐基本知识

交响乐团乐器介绍
交响乐队是演奏交响音乐一个大型的管弦乐队组织,一般有五十至一百二十人,甚至数百人之多。它由木管、铜管、打击乐、弦乐四组乐器组成。

一、木管组                          
  木管是色彩性极富丽的一组乐器,包含笛族、双簧族和单簧族三类。
  【短笛】最高音域的木管乐器,比长笛体积短一倍,发音锐利而明亮。其音色在交响乐队中非常突出,常表现出战斗性、鼓动性的音乐情绪或欢乐高峰。用它的高音区摹拟自然界风的尖吼,雷雨中的闪电也很有艺术效果,如贝多芬《田园交响曲》中的"暴风雨"乐意。
  【双簧管】它是双簧族的高音乐器,音色略带鼻音。它在乐队里常吹奏抒情如歌的旋律,故有"抒情女高音"之称。它的音乐是清丽而鲜明动人的,如《春节序曲》的中部,它还能演奏断音,表现活泼愉快的情绪。
  【长笛】高音木管乐器。它的高音区音色明快而有力,中音区优雅清丽,低音区的音色好似中国竹萧的声音,美丽而柔和。长笛比其它木管乐器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有"花腔女高音"之称。
  【英国管】中音双簧族乐器,音色似双簧管,但比较含蓄内在。它常被用来表现忧伤或平静,也能吹出田园风光,成富于诗意的表情乐段,如罗西尼的歌剧《威廉退尔序曲》Ⅲ"牧歌",柏辽兹的《罗马狂欢节》的开始部分,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主题等。
  【大管】属于双簧族的低音乐器,它的演奏技巧非常灵活而变化多样,特别擅于表现欢乐情绪及各种快速的断音跳进乐句,有"幽默小丑"之称。当然用大管也能表现悲壮、温柔抒情性的乐句,例如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天方夜谭》第二乐章卡伦德王子主题。
  【低音大管】它比大管低一个八度,音色和大管相似,但显得更浓厚、暗淡,它常用来充实木管组的低声部。
  【单簧管】音色圆润富丽,是木管组最富有表情性的乐器,它的渐强渐弱控制自如,可和弓弦乐器媲美。它的低音区音色丰厚,常表现出庄严、阴沉,哀愁或凶险的戏剧性效果;中音区音色柔和、含蓄;高音区明亮有力,善于表现喜悦激情乐句;最高音区尖锐、粗野。
  【小单簧管】这一乐器的构造形状、吹奏方法和单簧管相同,但体积较小。它适宜于吹奏光辉华丽的旋律,如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五交响曲》和《第七交响曲》的第二乐章。
  【低音单簧管】音色丰满圆润而柔和,演奏绵延如歌的旋律效果极佳,不宜演奏快速的旋律。

二、铜管组                             
  铜管乐器的声音强烈宏大,表现力丰富:强奏时光辉灿烂,震撼人心;弱奏时又显得温厚、亲切。
  【圆号】它是一种富有诗意的乐器,表现力很丰富。强奏时壮丽、激越,弱奏时柔和艳丽。它的阻塞音(把手塞进喇叭口内或加弱音器)强奏会产生阴暗恐怖、紧张破裂的戏剧牲效果;弱奏则能表现悲哀的感情。
  【小号】音色明亮、锐利、光辉灿烂,是铜管乐器组高音乐器。它擅长表现激烈果敢的斗争、喜悦及胜利凯旋等效果。   
    【长号】强奏时辉煌,嘹亮、旷达,壮丽,显示出巨大的威力;弱奏对柔和丰厚。
  【大号】音色深沉、浑厚、广阔,是铜管组最低音乐器。

三、打击乐器组                          
  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另一类是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
(1)有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
  【定音鼓】一套定音鼓,是由数个各种尺寸的金属锅结构组成的,锅上蒙以鞣制皮革,用特制的螺丝调整它的紧张度。鼓皮的不同紧张度使乐器发合产生高低变化。定音鼓弱奏时具有神秘成不祥预兆的效果,强奏时咆哮如雷。
  【排钟】一组悬挂着的金属管,用锤敲击。音色明亮、清脆、悦耳。
  【铝板钟琴】一种用铁片以音阶式平排组成的乐器,也有键盘式的。其音色清澈晶莹,好似仙铃一般。
  【钢片琴】它是交响乐队中最宁静、最纤雅的乐器,状如小钢琴,音色清净,象星光般皎洁。
  【木琴】用各种大小不同的木片排列起来的一种乐器,音色清脆爽利,音响极为突出,常用来表现轻松愉快的情绪。
    【钢琴】一种用槌击弦的键盘乐器,它拥有宽广的音域,称为"乐器之母"。它可演奏各种和弦音型和多声部复杂结构的乐曲。如: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五交响曲】。
  【竖琴】一个大型三角形的拔弦乐器,它一般拥有四十七根弦和七个踏瓣。竖琴的音色柔丽悦耳、异常优美,善奏和弦、琶音、滑音、泛音等,如:斯美塔那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第一部分开始处。

(2)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
  【小鼓】小鼓是用两根小木鼓锤演奏,能奏出各种复杂的节奏音型。它的震音(快速的滚奏)能从隐匿可闻的弱奏,渐强达到极强烈紧张战斗性的效果。它特别擅于表现军队生活内容。
  【大鼓】重敲时富于激情鼓舞;轻敲时具有阴郁、寂寞的色彩,还能摹仿炮声和雷鸣。
  【大钹】大钹的音色清越明亮而强烈。它能表现水花四溅、风暴闪电的效果,以及某种突然惊愕的恐怖心情。
  【三角铁】用细铁弯成三角形状的乐器,发音高而透明,带有金属声。
  【铃鼓】采用手指敲、捶、大拇指擦等方法演奏,常用在舞曲及节奏性极强的旋律中演奏,可演奏各种节奏音型。
  【响板】西班牙民间打击乐器,可用来击奏各种节奏音型,常用在风俗性欢快的片段中,如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中的,"西班牙舞曲"。
  【锣】起源于我国的乐器,富于戏剧性,常用来表现灾难、险恶不祥的情景,如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展开部的开端。   另外,还有两种乐器,即钢琴或竖琴,也属于打击器组。
  
四、弦乐组                            
  弦乐组由提琴类乐器组成,是交响乐队中最富于表现力的一组乐器。
  【小提琴】弦乐组的高音乐器。高音区明亮秀美,中音区柔和温丽,低音区丰满厚实。它在乐队中常担任演奏主要旋律部分。   【中提琴】不及小提琴明亮灿烂,但它的音质圆润含蓄、深邃内在而温和。
  【大提琴】音色雄浑深厚。高音区清澈开朗带胸声特征,好象是男高音歌唱,激情而富有诗意,中音区丰满温和,低音区较深沉。
  【低音提琴】音色低沉、深厚。常担任和声低音基础,有时也演奏旋律。
什么是交响乐?
      交响乐就是为整个管弦乐队所作的奏鸣曲。
文艺复兴时期就有了交响乐这个说法,但当时的含义和现在完全不一样,当时的交响乐泛指的是一切多声部的音乐。其中包括了声乐和器乐。
      到了16-17世纪,交响乐被用来称呼歌剧和清唱剧中的序曲和间奏曲,这时声乐已经被排除在了交响乐的概念以外,“交响乐”从此成为了一种纯粹的器乐曲。
18世纪初,序曲和间奏曲开始脱离歌剧开始在音乐会上单独演奏。这对交响乐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意大利那不勒斯的作曲家斯卡拉蒂在自己的作品中为序曲奠定了“快板一慢板一快板(舞曲风格)”这样一种三段体式, 给后来的交响乐的乐章格式建立了最基本的格式。
      18世纪下半叶,德国的曼海姆乐派在序曲的创作中开创了主调音乐的手法,提高了乐器的表现能力和音乐的戏剧性。并在三段式序曲的基础上增加了快板的终曲。这样,就形成了四乐章器乐套曲的雏形。
后来的三位音乐大师把古典交响乐发展到了最成熟的阶段,他们是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这三位大师把维也纳乐派和古典主义发展到了颠峰的状态。也使得交响乐进入了自己的黄金时期,贝多芬更是把交响乐的内涵和思想性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境界,现代意义上的交响乐概念就在这个时期形成了。
      之后欧洲的浪漫主义作曲家们在继承了古典主义的精华后,将交响乐的内容、形、乐队编制,乃至于标题,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创新。在这个时期,交响乐的形式更为自由,色彩更加丰富,表现手法也更多种多样。
进入20世纪后,交响乐仍然在不停的发展着,越来越多的新元素被添加到交响乐中。气势恢弘,感情细腻,表现力无限丰富的交响乐仍然拥有大量坚定的爱好者。
      经典交响曲结构如下:
1. 第一乐章:奏鸣曲式,2. 快板
3. 第二乐章:4 复5. 三部曲式或变奏曲,6. 慢板
7.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或者谐谑曲,8. 中、快板
9. 第四乐章:奏鸣曲或回旋曲式,10. 快板
演奏交响乐的乐队是交响乐队,每个国家乃至每个城市都以拥有一支水品精湛的交响乐队而感到骄傲。


音乐曲式介绍

【曲式】 (Form,musical)

      乐曲的结构形式。曲调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各种段落,根据这些段落形成的规律性,而找出具有共性的格式便是曲式。乐段的结构及一部曲式:乐段通常由两个乐句或四个乐句构成。由两个各有四小节(或八小节)的乐句组成的"乐段"(专称为"方整性的乐段")在器乐曲中最为常见。其特点是平衡、均称感强。一首乐曲仅由一个乐段构成的称"一部曲式"。

【二部曲式】

      由两个明显的乐段组成,前后两段互相对称或对比。其通常图式为A+B。这是乐曲的基本形式之一。

【三部曲式】

      由三个段落组成,其中第三段与第一段相同或基本相同,第二段具有对比性质,第三段带有再现性质。其图式为A+B+A。

【复三部曲式】

      三段式曲体的复杂化。其中有一段以上本身就是由二段体或三段体等构成。其图式有:A+B(a+b)+A等等。器乐曲中常采用此种曲式。

【变奏曲式】(Variation form)

      先奏出一自成段落的主题,然后以一系列的主题变形(即变奏),使主题通过多次不同的变奏而得到多方面的发挥。其图式为:主题--变奏1--变奏2--变奏3……,少则三五次,多则数十次。变奏的主题,大都较优美动人。常有用变奏曲式写成的独立乐曲,也有用于奏鸣曲等大型乐曲中(通常用于慢乐意中),如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

【回旋曲式】 (Rondo  form)

      起源于欧洲民间的轮舞曲,十八世纪初叶法国古钢琴曲多用之。以一再反复的基本主题与若干各不相同的"插段"交替出现为原则。其图式为:A(基本主题)+B(第一插段)+A+C(第二插段)+A…。这种曲式适于表现活跃欢腾的情景,奏鸣曲、交响曲等大型乐曲的末乐章常用之,以热烈的气氛结束音乐。

【奏鸣曲式】(Sonata Form)

      是欧洲十八世纪下半叶以来,各种大型乐器体裁中最常见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曲式。大多数交响乐的第一乐章都运用“奏鸣曲式”写成,其结构大致如下:1.呈示部:在引子之后,往往出现两个性质不同的曲调,称为“主部主题”(又称“第一主题”)及“副部主题”(又称“第二主题”)两个主题之间富于对比性,如一个是雄壮的,另一个则是温柔的;一个是悲伤的另一个则是欢乐的;一个是粗犷、有力的,另一个则是优美、抒情的等等。它们有各种乐器重复地叙述,加强听者对主题的印象。副部主题的调性与主部主题不同,通常建立在主调的近关系调上或上下三度的关系调上。2.展开部:它和呈示部的各主题材料有密切关系,但可以作较大的调性转移及音形变化,好比一场动人的戏,音乐的力量在这里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乐曲感情的高潮往往也是在这一部分。3.再现部:“再现”就是回到“呈示部”开始的音乐形象,它综合了前面主题对比与冲突,得到结论。再这里,副部与主部均在同一主调上出现。

【回旋奏鸣曲式】 (Rondo sonata form)

      乐曲的结构形式之一。它属于奏鸣曲式的一种变体,主要用于大型器乐套曲(奏鸣曲、重奏曲、交响曲、协奏曲)的最后乐章,有时也用于独立的器乐作品。其结构如下:

当代世界十大交响乐团

1.德累斯顿国立交响乐团(德国)
  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交响乐团,成立于1548年。开始时只是室内乐队的小编制,后逐步扩大。该团在18世纪前以演奏意大利歌剧为主。从1817年开始,由著名作曲家韦伯担任指挥,进一步充实了乐队人员的编制。后又经著名音乐家瓦格纳和理查•施特劳斯的指挥排演,这样创造出了辉煌的历史。
  德累斯顿交响乐团最擅长歌剧演奏;在交响作品方面,拥有跟西欧乐团所不同的独特音响,而且声部平衡很好。该团所演奏的德奥古典音乐格调高雅、音响丰满,具有美妙的德国古老传统色彩。
      2.维也纳爱乐管弦乐团(奥地利)
  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842年,该团是世界闻名的音乐之都——维也纳的象征性乐团。从1860年起,这个乐团由团员自主经营,在德索夫指挥下举办定期音乐会。1870年,里希特担任该团指挥后,该团声誉渐起。而后,马勒、理查•施特劳斯、勃拉姆斯和布鲁克纳等著名作曲家或指挥家,都曾指挥该团演出。这个乐团不设常任指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贝姆、卡拉扬、慕蒂、伯恩斯坦、马泽尔等当代著名指挥家都经常被邀为客串指挥。据统计,指挥这个乐团灌制过唱片的指挥家竟达36位之多。
  维也纳爱乐管弦乐团的演奏有一种独特的美感,多年来一直保持着鲜明的德奥音乐的传统风格,典雅而庄重,弦乐音色华丽优美。该团演奏的曲目比较保守,以传统的德奥作品为主。值得一提的是,这个乐团对于任何类型的指挥家都能作出灵敏的反应。有时,他们在严格的指挥家手下,白天举行定期演奏会,演奏布鲁克纳的交响乐作品,晚上却在意大利歌剧指挥家的手下,演奏意大利歌剧,足见该团的适应能力之强。
      3.纽约爱乐管弦乐团(美国)
  这是美国最早的交响乐团,由希尔创立于1842年。1922年,门格尔贝格接任首席指挥后,该团的演奏水平飞速发展。1928年,该团跟纽约交响乐协会合并,形成今天的规模。曾在该团任职的指挥家的名单中,可以看到马勒和达姆罗许等人的名字。从1928年到1936年间,托斯卡尼尼就任音乐监督,该团进入了黄金时代。1958年,当代著名指挥家伯恩斯坦开始指挥该团,使该团进入了第二个黄金时代。从1978年起,印度著名指挥家祖宾•梅塔就任该团的音乐指导与指挥。
  纽约爱乐交响乐团共有团员106名,每年要演奏52周,其中有23周举办定期演奏会,演出场次大约为190次。该团是美国最古老的交响乐团,具有非凡的演奏水平,而且在历代著名指挥家统率下灌录了数量众多的唱片,其演奏成员中著名的演奏家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4.波士顿交响乐团(美国)
  波士顿交响乐团创立于1881年,由亨谢尔任指挥。该团从创立至1918年的历任指挥都是清一色的德国指挥家。1919年,法国作曲家拉波接任指挥。从1924年俄国著名指挥家库塞维兹基就任音乐监督后,波士顿交响乐团进入了黄金时代。1972年,乐团又进入小泽征尔时代,再度重振威风。
  波士顿交响乐团是现今所有美国乐团中最具贵族气息的乐团。在美籍日本指挥家小泽征尔和英国指挥家戴维斯这两位著名人物的轮流指挥下,这个乐团灌录了无数张令人爱不释手的唱片杰作。该团的弦乐合奏具有特殊的感染力量,他们演奏的中国乐曲《二泉映月》(改编为弦乐合奏)深受中国观众的称赞。
      5.柏林爱乐管弦乐团(德国)
  柏林爱乐管弦乐团成立于1882年,著名指挥家尼基什曾任该团指挥达27年之久,他在任期间为乐团打下了牢固的基础,使之成为全世界首屈一指的交响乐团之一。1954年,福特万格勒担任该团指挥,此后乐团声誉更盛。1955年后由卡拉扬接任该团终身常任指挥,由此进入卡拉扬时代,此间该团的演奏活动和唱片录音更为频繁。在萨尔兹堡音乐节上,该团曾参与歌剧公演活动。
  同欧洲许多传统的乐团相比,柏林爱乐管弦乐团的历史较短,但担任该团指挥职务的大多是最伟大的指挥家,这就使他们的演奏曲目无限扩大,合奏技能精彩绝伦,并具备了优异的反应能力,无论哪个指挥家统率该团,都能发挥其实力。可以这样说,柏林爱乐管弦乐团是当今世界上名符其实的各交响乐团之冠。
  6.捷克爱乐管弦乐团(捷克)
  该团是在1894年以布拉格国民剧院管弦乐团为中心组建的,两年后在捷克著名作曲家德沃夏克指挥下第一次举行演奏会。该团起初隶属于布拉格国民剧院,到1901年才独立出来。1918年,著名指挥家陶利希担任该团的音乐监督后,该团才成为前捷克和斯洛伐克首屈一指的乐团。到1950年后的安杰尔时代,该团终于拥有了世界性的实力与声誉。
  捷克爱乐管弦乐团的演奏的曲目十分广泛。该团的弦乐部分特别优秀,有古雅的情调和捷克式的独特音响,尤其在演奏本民族的作品时情韵特别优美,其中以德沃夏克的音乐为其最高成就。
  7.费城管弦乐团(美国)
  费城管弦乐团创立于1900年,首任指挥是谢尔。1921年,斯托科夫斯基就任该团的第三任音乐监督,在他的训练下,这个年轻的乐团很快成为全美的“三大乐团”之一。该团在广播与唱片录音方面也极为活跃。此外,该团还积极介绍与首演现代音乐,为美国乐坛带了来欣欣向荣的景象。1938年后,奥曼蒂接任该团的音乐监督,他担任此职竟达41年之久。该团现由当代著名指挥家穆蒂担任常任指挥。
  费城管弦乐团共有105名团员,每年工作52周,大约举行190多场音乐会。该团以辉煌的音响和多彩的音色闻名于世,被誉为“费城音响”;其各个乐器组内都有著名的演奏家。该团在美国冠盖群雄,堪称为20世纪世界性的“超级交响乐团”。
  8.多伦多交响乐团(加拿大)
  多伦多交响乐团创建于1908年。1923年,克尼兹担任该团的首席指挥。1931年,马克米兰就任该团的音乐监督后,乐团有了长足的进展。马克米兰功劳卓著,曾被英国皇室封为爵士。1936年,著名指挥家朱斯金特接棒,使这个乐团产生了辉煌的演奏效果。1965年,小泽征尔担任该团的音乐监督,使该团终于确立了世界第一流的地位,在这段时间内,该团曾灌录了不少唱片。
  多伦多交响乐团共有团员95名,近年来由戴维斯接任音乐监督后,该团似乎返老还童,变得格外精神抖擞,演奏富有朝气,音色明亮、华丽。
  9.列宁格勒爱乐交响乐团(前苏联)
  这是俄国历史上最悠久、实力最强的管弦乐团。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圣彼得堡宫廷乐团,但是他们举行公开演出却是从本世纪才开始的。1917年,在俄国著名指挥家库塞维斯基担任指挥时,曾以“国立爱乐管弦乐团”之名开始活动。1938年,前苏联著名指挥家姆拉文斯基就任该团的音乐监督,此后的40多年,该团声誉渐高,成为“姆氏的亲兵”而进入黄金时代。
  列宁格勒爱乐交响乐团的演奏风格充满激情、富有力度感,充分反映出彼得堡这个古老城市的文化特性,在合奏上显示了俄国式洗练的特色。该团最擅长演奏本民族音乐家如柴科夫斯基、肖斯塔科维奇等人的作品,其解释令人信服而表现生动。该团还特意配置了两套水平同样高超的人马,当乐团旅行演出时,必有一套人马留守在“大本营”中。
  10.日本广播(NHK)交响乐团(日本)
  这是1926年以近卫秀为中心而组建的乐团,当时称作“新交响乐团”,次年开始举办定期演奏会。1935年,近卫担任常任指挥,该团从此活跃于日本乐坛。后改称日本交响乐团后,由尾高尚忠和山田雄一任指挥。1951年隶属于日本广播协会(NHK),由此改称为目前的团名。
  日本广播协会(NHK)交响乐团,是全日本最杰出的乐团,四管编制,全团人员共128名,每年平均演出140场左右(其中定期音乐会60场),听众达30万人次。该团的弦乐部分特别突出,合奏效果也十分完美,其充实的演奏能力,堪与欧美的乐团相媲美。特别是在演奏日本现代作品时,该团最能发挥他们的实力。
古典交响乐派别

巴罗克风格
      大约从十六世纪末到1750年间的音乐,被人们称为巴洛克音乐。十六世纪末叶,音乐史上第一部歌剧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上演,这个时代正是以乔万尼·塞巴斯蒂安·巴赫与世长辞,代表巴洛克巅峰的对位法音乐也随之告终。
      巴洛克(Baroque),原指形状不整的珍珠,最初被用来表现一种建筑艺术形式。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是以希腊、罗马的形式美为第一性的;相对而言,巴洛克风格则是一种全新的形式,它促成了后来的洛可可(Rococo)艺术的兴起。
      巴洛克时代的欧洲音乐以德、意、法等几个国家为代表,音乐艺术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
2.巴洛克时代的德国音乐
      巴洛克时代的德意志音乐,以许茨、巴赫和亨德尔为代表。如果把中世纪以来的复调音乐比做金字塔,他们的音乐就好比是塔顶,因为他们不但吸收了文艺复兴以来意大利的新音乐,而且开拓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许茨(Heinrich Schutz, 1585-1672年)二十四岁时赴意大利留学,师从于威尼斯乐派的大手笔加布里埃利(Giovanni Gabrieli, 1557-1612)。回国后,他发表了第一部德文歌剧《达夫内》,后来还创作了许多的受难曲。许茨与巴赫和亨德尔恰恰相差了一百年,他的风格对于这两位巴洛克音乐大师的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
      亨德尔和巴赫的音乐作品,无论在传统音乐的集大成方面,还是在追随新思潮方面,都在音乐史上放射着异彩。亨德尔的作品多为歌剧和清唱剧音乐,在他的器乐作品中也含有强烈的声乐因素,这显然是受了意大利的影响;巴赫音乐则在声乐作品中含有强烈的器乐因素,这为古典主义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巴洛克时代的意大利音乐
      歌剧这一伟大的艺术形式,诞生在“音乐的摇篮”棗欧洲文明古国意大利。在当时的佛罗伦萨,有许多伟大的艺术家和一批对古希腊艺术很感兴趣的贵族。这些贵族决心赋予希腊戏剧以新的生命,于是他们开始给古老的希腊故事谱曲,并由合唱队穿上戏装把整个故事演唱出来,这就是歌剧的雏形。发展到后来,故事里的角色分别由歌唱者担任;在合唱节目之间,则由男女歌唱家分别担任独唱。当角色的话语轻柔时,台词被处理成半唱半说,这种歌唱很象一首赞美诗,被称为宣叙调;而强烈的感情则是真旋律来表现的,称为咏叹调。而后,咏叹调被专门用来炫耀歌手的美好音色。当时,一部歌剧无论在意大利、英国还是在德国上演,其咏叹调总是用意大利语演唱,而宣叙调部分的演唱则是用本国语言。
      在意大利的巴洛克音乐中,可与早期歌剧相媲美的还有弦乐,当时歌剧的古序曲和协奏曲都是以弦乐为主的。这一时期的意大利盛产小提琴家,如托莱利(Giuseppe Torelli, 1650-1708)、科莱里(Arcagello Corelli, 1653-1713)、维塔利(T.Antonio Vitali, 1665-1735)、维瓦尔第(Antonio Vivaldi, 1675-1743)、塔蒂尼(Giuseppe Tartini, 1692-1770)等,他们都早于巴赫。这些音乐家不但都是小提琴名手,而且全是小提琴音乐的作曲家。意大利北部阿尔卑斯地区的克雷莫纳(Cremona)人中,小提琴制作家可谓层出不穷,如阿玛蒂、瓜内利和斯特拉第瓦利等,他们精心制作的小提琴,至今还活跃在舞台上,展现出无穷的艺术魅力。
      歌剧的序曲必须分为三部分:快速开始,中间部缓慢,快速终结,这种形式后来成为协奏曲和交响乐的基本形式。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等弦乐器,至今仍是管弦乐队中不可缺少的乐器,也是极为重要的室内乐及独奏乐器。可见,巴洛克时代的意大利音乐影响极为深远。
4.巴洛克时代的法国音乐
      在当时的法国巴黎,歌剧和古钢琴音乐在各王侯贵族的府邸内极为盛行。这一时期的法国歌剧,脱离了意大利歌剧的传统而独立成长,已经接近于舞剧的形式。
      在巴洛克时代,法国最具代表性的歌剧作曲家是吕利(Jean Baptiste Lully, 1632-1687),他创作的歌剧简洁明晰、旋律优美,同时又具有很强的舞蹈性;其内容辛辣、幽默,入木三分。
      与歌剧同时盛行的是古钢琴音乐。古钢琴常常附以代表巴洛克文化的装饰,它与羽管键琴等同为现代钢琴的前身。当时的古钢琴大师有库普兰(Francois Couperin, 1668-1733年)和拉摩(J.P.Jean Philippe Ramea,1683-1764年),他们为古钢琴谱写了许多组曲,其中的很多曲目至今仍广为流传。1722年出版的《和声学概论》(拉摩著),是音乐史上最早的和声学理论著作。

交响曲

交响曲是一种大型的套曲作品,由若干个独立的、但相互有内在联系的乐章组合而戍)它是交响音乐中最重要的一种体裁。
      交响曲(Symphony)一词源自希腊文Symphonia,最初是指不同的声音谐和地同时发声的意思,后来有时指器乐合奏曲,有时专指多声部器乐曲。十八世纪出现的古典交响曲是同歌剧序曲的发展息息相关的。十八世纪初,所谓“交响曲”,首先是指意大利歌剧开幕前那·—整套器乐前奏,这种意大利歌剧的“交响曲”,即意大利轻歌剧序曲,由三个相当扩展的对比性段落组成,按“快——慢——更快”的次序排列,近似当时的三乐章奏鸣曲。随后,交咐曲在舞蹈组曲、室内乐奏鸣曲和大协奏曲的积极影响之下,逐渐地发展为一种独立的音乐会作品。一般认为,这种音乐会交响曲的鼻祖,是意大利作曲家萨玛蒂尼(Sammartini,1698—1775)。十八世纪下半叶,交响曲这一体裁在欧洲不同的音乐中心、在不同的民族乐派——维也纳乐派、巴黎乐派和曼海姆乐派中分头发展,其中曼海姆乐派的捷克作曲家斯塔米茨U.W.Stamitz,1717—1757),第一次把当时最通俗的生活舞曲——小步舞曲引入交响曲(插进慢板乐章和终曲之间),从而把交响套曲扩大为四个乐章。但是,即使在这时候,交响曲也还不是一个专用术语。例如,巴赫的钢琴曲《三部创意曲》就叫 Sinfoniee(交响曲);亨德尔的清唱剧《弥赛亚》当中一段器乐间奏,也叫做《田园交响曲》只是到海顿手中,交响曲才最终定型——这种古典交响曲的范型有一个特点,就是在交响曲诸乐章中至少要有一个乐章,而且多半是它的第一乐章,必须采用奏鸣曲形式,至于乐章的排列也已有明确的次序。海顿在音乐史上时常被称为“交响曲之父”。
      交响曲由于具有较长的篇幅,可以容纳较多的内容,便于反映重大的题材,而且可以写得很有深度。优秀的交响曲作品时常反映出人的崇高意念的精神世界、紧张的哲理思考、深刻的内心感情体验、不同方面的社会生活以及尖锐的戏剧性矛盾;交响曲的四个乐章便于运用不同的形象和手法,来展示生活中这些不同的景物和场面)每
个乐章基本上各有其独特的任务和功用。
      交响曲的第一乐章时常是整部作品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通过奏鸣曲形式最能体现音乐结构的统一和变化这一基本原则。在小说中,不同的人物及其命运之间的相互关系,构成了故事的情节。交响曲第一乐章也是这样,这里音乐的内容由两个性格与调性各不相同,但互有联系的主题来体现作者使这两种对比的因素或对立的力量在这里进行着初步的较量,发展着矛盾和冲突,但是作者在这里提出的论题,并不要求在这一乐章中做出结论。由于交响曲第一乐章多半是快速度的,因此,这乐章往往具有充满活力和戏剧性行动等特点;象一般用奏鸣曲形式写成的作品一样,在呈示部之前有时可以加上一段慢速度的引子,乐章还可以用一段尾声作为结束。
      如果说,交响曲的第一乐章一般总是比较复杂和较有份量的话,那么相对地说,第二乐章就要单纯和亲切得多——它的速度缓慢,富于歌唱性,内容多半联系到个人的深刻内心体验、对大自然的静观和哲学式的思考,或者是斗争中的回顾和休生养息,因此这一乐章往往成为全曲的抒情中心。为了适应上述内容的需要,第二乐章较常采用简单二部曲形式(AB)或简单三部曲形式(ABA)的结构,但有时是主题与变奏(如海顿的《惊奇》交响曲和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有时甚至于是葬礼进行曲(如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和《第七交响曲》九当然也可以用奏鸣曲形式,但为了避免结构过份繁复,时常删去其中的发展部。
      第三乐章是舞曲性乐章,快速度,时常采用温文尔雅的小步舞曲;不过,即使在海顿交响曲的这一乐章中,在小步舞曲的外表之下,有时候也可以看到农村连得勒舞曲(Landler)的影迹。到十九世纪初,贝多芬决然废弃体现上流社会美学趣味的这种小步舞曲,而改用一种旋律气息和进行都比较自由的诙谐曲,借以强化生活的脉搏和毅力的感觉;贝多芬使交响曲的第三乐章摆脱了小步舞曲程式化的风雅,使它变成浪漫主义作曲家用以表达同舞蹈相关的最多种多样的意境和情绪的媒介。总的说来,在这一乐章中,无论是小步舞曲和诙谐曲,或者是后来时常出现的圆舞曲,主要是表达生活中的一些风俗性场面,诸如闲暇、休息、舞蹈、娱乐和游戏等。大多数的小步舞曲或诙谐曲都是三段体结构(ABA),其中包含一个对比性的中段(trio,原义是三重奏,因为早先这一段音乐只用三件乐器演奏),在中段之后又是原来的小步舞曲或诙谐曲的原样反复。因此,作者一般都不把这后一段音乐写出,而只标明“minuet da capo”,即从头反复的意思。有时候,为了作品内容的需要,这诙谐曲乐章也可以挪到慢板乐章之前,如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舒曼的《第三交响曲》和《第四交响曲》,以及鲍罗丁的《第二交响曲》都是这样。
      在曲式结构比较简单和多少属于过渡性质的第二和第三乐章之后,作曲者往往偏重于给最后乐章以较大的思想容积;到了浪漫主义后期,许多交响曲的重心甚至还有从第一乐章移到最后乐章的情况。一般说来,交响曲的最后乐章速度比第一乐章还快,如果作品的结论是乐观、明朗的,它常用生活的风俗性场面,如群众性民间节日欢乐或者胜利的颂歌作为整个作品的结束。在十八世纪和十九世纪上半叶)这最后乐章(终曲)主要采用回旋曲形式,因为在这种曲式中,乐曲的基本主题一次次不断出现,可以留给听者深刻的印象和乐趣。此外,主题与变奏这种曲式也时可看到,十九世纪浪漫乐派作曲家为了获得戏剧性的紧张度,也常用奏鸣曲形式。在交响曲的最后乐章中时常出现前面几个乐章,特别是第一乐章的素材,借以产生一种“回顾”的效果,但主要是使整个作品得以保持首尾一贯、前后统一。
      四个乐章的交响曲是最标准的一种范式,但这并不是不可逾越的规则。个别交响曲有五个乐章,例如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柴科夫斯基的《第三交响曲》和斯克里亚宾的《第二交响曲》等是;有的交响曲甚至有六个乐章,如斯克里亚宾的《第一交响曲》是;至于两个乐章的交响曲,舒柏特的《未完成》交响曲要算是最广泛闻名的了。
古典交响曲的基本结构,可以用图例表明如下:
                古典交响曲标准范式
第一乐章:
速度:引子用柔板(Adagio)
(这引子并非绝对必需,但古典乐派后期常用)
乐章本身用快板(A11cer。)或者更快调性:主调结构:奏鸣曲形式
结构复杂,情绪严肃,奠立作品的基调
第二乐章:速度:行板(Andante)
稍慢柔板(Adsgio)、广板(Largo)或者中庸速度(Moderato)
调性:近关系调,如关系小调、下属调或属调
结构:简单二部或简单三部歌谣曲式,有时可用主题与变奏或奏鸣曲形式(无发展部)结构比较简单,抒情如歌,情调亲切
第三乐章:
速度:小快板(Allegrotto)或更快,如活跃(Vivace)等
调性:主调,但乐章中段用平行小调、平行大调或其它关系调
结构:小步舞曲——中段——小步舞曲(ABA)曲式,小步舞曲和中段各为二部曲形式并各自反复一次,但在中段之后小步舞曲重现时本身不再反复。从贝多芬开始已改用诙谐曲。节奏活跃欢快,舞蹈特点显著。
第四乐章:
速度:快板(Allegro)或急板(Presto),一般比第一乐章为快
调性:主调
结构:古典乐派作品常用回旋曲形式,有时也用主题与变奏,
奏鸣曲形式或回旋奏鸣曲形式,情绪高涨,常是民间节日欢乐场面或胜利颂歌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在上一图例中,所谓标准范式是指维也纳古典乐派,特别是海顿和莫扎特后期交响曲常用的一种基本范式,因此并不是所有古典交响曲都可以套入,实际上海顿和莫扎特有些早期交响曲,在乐章间还很缺少主题的联系,一般地说更接近于古老的组曲;只是到贝多芬才把交响曲这一体裁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贝多芬交响曲的四个乐章,贯串着统一的主题、形象和戏剧性内容,好象是一出戏剧中的四幕;贝多芬对交响曲体裁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九部交响曲是交响曲史上的宏伟纪念碑。在贝多芬之后,一些最著名的交响曲作曲家——如舒柏特、门德尔松和舒曼等,基本上都以古典交响曲的上一范式为基础来进行创作;大约在十九世纪中叶,新一代交响曲作曲家便开始越来越远离这种古典的范式,他们或者谋求主题和情绪更全面的统一,或者在各个不同的乐章中试验采用非常不同的形式。这些后期的浪漫乐派作曲家,包括勃拉姆斯、布鲁克纳、德沃夏克、弗兰克、李斯特和柴科夫斯基等,他们写出的许多非常成功而通俗的交响曲,和声特别丰富,也更富于戏剧性对比,配器也更为复杂,个别还有标题性的倾向,这时候他们使用的乐队也扩大了不少。二十世纪初,一些作曲家虽然还是把交响曲看做一种强调主题发展的多乐章严肃体裁,但是在他们的创作中更重要的却在于不断发展个人的特点,使他们的交响曲带有更加鲜明的作者本人风格的印记。这一时期的重要交响曲作曲家有艾尔加、马勒、尼尔逊、西贝柳斯和普罗科菲耶夫等。在浪漫主义时期中滋长的这种个性化倾向,形成了音乐史上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时候,对惯用曲式的考虑已经完全从属于个人风格的需要。俄罗斯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我憎恶模仿”,可以代表与他同时代的大多数作曲家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在整个二十世纪上半叶,交响曲依然是一种很重要的音乐体裁,特别是美国和苏联的作曲家,如艾夫斯(C,Ives,1874——1954)、哈利斯(R.E.Harris,1898—1979)、科普兰(A.Copland,1900—— )、巴柏 (S.Barber,1910—1981)、肖斯塔科维奇(1906——1975)和哈恰图良(1903—1978)等,都写出过一些重要的交响曲作品。

Rank: 2

UID
149194
帖子
10
主题
0
金币
9
激情
0
积分
10
注册时间
2006-3-8
最后登录
2006-6-21
2
发表于 2006-6-19 11:50:54 |只看该作者

真不错啊 谢谢

真不错谢谢了 我小学是学校管乐队的 吹圆号的 很怀念阿………………

使用道具 举报

Rank: 5Rank: 5

UID
414141
帖子
9147
主题
1
金币
7262
激情
9576
积分
8177
注册时间
2010-3-1
最后登录
2024-10-31
3
发表于 2019-9-2 13:30:04 |只看该作者
常表现出战斗性、鼓动性的音乐情绪或欢乐高峰。用它的高音区摹拟自然界风的尖吼,雷雨中的闪电也很有艺术效果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註@冊


联系微信QQ:5087708 Email:5087708@qq.com
本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友上传分享,仅供试听,若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删除。